一、企業注銷主要誘因
二、企業注銷有關稅務方面的要點
1.清算前期涉稅事項
企業在注銷前期,需要特別關注預收款項、其他應付款項等項目,就應交稅款科目和企業平常的納稅申報等數據進行比對,排查企業是否出現未申報而欠稅等問題。重點關注預收款項,排查是否存在已銷售但是未開票等問題。排查其他應收款項是否存在以前年度得到的政府補助收益、押金以及其他方面的業務,此類債務無須支出,為其他收入。企業就所涉及的涉稅事項等實施全面、徹底的匯算清繳,匯繳清繳結果作為向有關稅務部門申報債權的關鍵憑證。
2.清算過程中的涉稅事項
企業需要在整個清算周期全面厘清各方面的涉稅項目,核查是否存在應繳未繳等情況,開展匯算清繳流轉稅、所得稅以及其他稅費等。對于非持續經營假設前提下單項資產的評估,不應當使用公允價值來分析權衡,而需要結合可變現價格、交易價格等來分析。企業清算過程中,就處置企業資產、配置剩余財產期間存在的稅費,大致涵蓋了流轉稅、所得稅等。一是流轉稅。清算過程中,企業往往會包含大量的固定資產處置、庫存交易等活動,涵蓋了銷售、轉嫁以及捐贈等行為。這些活動均涉及大量的增值稅以及消費稅等。企業在注銷期間,對各個實物資產處置銷售變現等依據常規的銷售活動繳納增值稅、所得稅等。就資產配置而言,注銷企業將資產直接分配給股東以及投資者的,視為銷售行為進行稅務處置。二是所得稅。所得稅包含了企業性質和個人性質兩方面。依據相關國家條例規定,所有的資產全部依據變現價值及價格,明確資產轉讓收益及損失;明確債權、債務清算收益及損失;彌補損失,明確清算收益及可以對股東分配的剩下的資產股息等。三是其他稅務,涵蓋了印花稅、房產稅、土地增值稅以及契稅等多個方面,同樣需要綜合有關稅法要求進行合法處置。
3.剩余財產配置涉稅事項
資產處理過程中的損益優先去除清算費用之后,首先用于償付拖欠職員的工資和其他方面的醫療支持,之后用于給付職員的社保費用和法定補償金,隨后用于清算稅務,最后用于支付其余債務。若實際資產處置獲得無法滿足清償,則需要依據對應的比例進行配置。若債務清償之后仍存在剩余,則可以配置給投資方,超過其投資資本的,若為個人則需要繳納對應的個人所得稅。在配置剩余資產期間,需要及時繳納對應的稅款。
同時需要注意到,清算期間為非典型的生產經營周期,企業無法享受到小微企業等方面的稅務減免優惠,全部按照基本稅率即25%計算稅費。企業在實際清算過程中,往往會聘請專業的中介機構出具有關清算鑒定文件,結合當地稅務部門等的訴求,也會出具清算企業年度的所得稅清繳文件。中介機構給出清算鑒定文件,對企業近3年的稅務情況進行清算,涵蓋了清算期間的稅款等。清算過程中明確無須支付的應付款項,要求并入所得征稅,不夠償付的應付款則無須支付,清算過程中的盈虧資產需要并入清算所得,資產損失務必報稅務部門進行批復,沒有批復則不可以在清算期間進行扣除。